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力拔“穷根”奔小康 ——河南固始县扶贫攻坚纪实

    信息发布者:gaoyanli
    2017-06-29 10:39:53   转载

    力拔“穷根”奔小康

    ——固始县扶贫攻坚纪实

    固始县委书记曲尚英(右一)调研扶贫工作

    固始县县长王治学(前一)在调研产业扶贫

    贫穷不可耻,如果摘不掉穷帽子就是耻辱;

    贫穷不可怕,如果没有让老百姓脱贫的智慧最可怕;

    贫穷不可怜,如果没有脱贫的信心才可怜;

    贫穷不可恨,如果不能把钱用在刀刃上才可恨……

    穷要有志气,这个志气就是穷则思变。还有什么比变字更有诱惑?固始的干部群众把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思”和“变”这两个字上,在思想上更坚定、在思路上更创新、在思策上下功夫,用变化看成绩、用变化考政绩、用变化作答卷。

    1

    N个第一抓“一号”

    “第一书记?”这是个久违了的名词,以至于它出现在小山村时,年轻的不知为何意,年纪大的则有些熟悉。

    一年多过去了,省国土资源厅驻陈淋子镇红花村第一书记陈军深切地感受到,在固始,扶贫是头等大事,是“一号工程”。因为它有N个第一作支撑。首先是领导力量支撑。县里成立了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全县44个县处级领导干部全部担任领导小组的副组长或者是成员,全县146个驻村第一书记由县直各单位的副科级干部担任。扶贫,在固始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号工程”。

    “一号工程”更有“扶贫+”工作机制做支撑:扶贫+党建、扶贫+经济、扶贫+中心工作、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科技,特别是“扶贫+考核”……总而言之,“一切为了扶贫”,已经成为固始扶贫攻坚工作最响亮的口号、最有力的保障。

    作为财政穷县的固始,也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一切为扶贫让路!”固始的2016年财政预算收入只有10.2亿元,硬是挤出2亿元用于扶贫开发。各乡镇都把本级财政收入的相当一部分投入到扶贫开发中。县直部门也从有限的经费中像海绵挤水那样,把扶贫资金摆在首位,优先列入预算。

    固始的资金、项目、技术纷纷涌向扶贫这个一号工程。固始继在2015年在45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之后,在2016年9月,固始再次投入2.6亿元,对48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一个月后的10月底,固始第二批整村推进项目将在其余的53个贫困村拉开,总投入逾3亿元。

    2

    七次识别为“更准”

    “你们到底是信得过还是信不过俺呀?”面对扶贫工作队三番五次地上门核实家底,柳树店乡施河村的一个贫困户真有些不耐烦了。

    从2015年9月到今年的6月,固始进行了7轮精准识别:

    一进:进农户家,知道扶贫对象是谁;二看:看房子、家居、家用电器等硬件条件够不够标准;

    三算:对收入等隐形条件进行测算;

    四比:和周围的群众进行对比,看他是不是“最穷”的、有没有比他“更穷”的;

    五议:将入户调查的情况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评议;

    六定:将评议结果公示出来,确认没有疑义的,方能定为贫困户!

    七帮:分门别类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历经七次“四到户”“六过筛”,有超过1/3的既定贫困户被剔除,涉及8000多户,人口5万多人,固始的贫困人口从14万下降至89150人;同时,一些被“遗忘”的贫困户被纳入进来,总数达6000多人。

    经过精准识别,28个村干部、50多个财政供养人员被剔除,保证了扶助的公正性。

    3

    百万雄师“过江”忙

    “两个星期天,不如一个星期一。”这是固始县农村公交司机今年以来的最大感受。为何?因为每逢星期一,是固始的扶贫工作日,全县各部门取消周一的会议,开会就要研究扶贫的事。为此,规模达1400多人的扶贫工作队员都得到自己的“责任田”里去。

    胡保全是固始县委农办驻祖师镇刘楼村第一书记,每周一,天不亮就加入到“上山下乡”的行列中。经过两个钟头的颠簸,他才能到达祖师镇,再想办法去他所在的刘楼村。

    到了刘楼村后,一天的工作开始了:入户调查、访贫问苦、召开会议、解决问题……不知不觉中,一天的时间过去了……

    去的时候西装革履,回来时候灰头灰脸。胡保全以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赞誉,说:“咱们的土八路回来了!”与胡保全一样,固始的扶贫工作队员被乡亲们称为“西装革履的土八路!”

    胡保全只是固始县扶贫大军中的普普通通一员,在固始,上至县委书记,下至一般职工,人人都有一个扶贫的担子。

    不囿于此,为了多找“路子”,固始县还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片区产业扶贫,以“扶贫协作”、“对口帮扶”、“电商扶贫”等工作机制为平台,引导民营企业到片区投资兴业、安置就业,激活内生动力,推动扶贫开发。

    4

    “八骏”齐跃力“拔山”

    汪棚镇宋集村又火了,更活了!历史上的宋集村曾经商贾云集。可是,曾几何时,它又沉寂于市场风云中。是什么让这个小集镇重现生机与活力?是光伏发电项目的引进。

    光伏发电是清洁能源,一次性投入,二十年受益,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在扶贫攻坚中,固始创新出光伏扶贫新模式,在全县选择1000个贫困户,以村为单位,集中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县财政拿出800万元,每户补贴8000元,剩余部分可通过小额贷款解决。

    光伏扶贫是固始产业扶贫的其中一项。与此并驾齐驱的还有金融扶贫、双向寄养扶贫、双向寄种扶贫、土地流转扶贫、到户增收扶贫等。

    脱贫攻坚,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支持。为解决贫困户的贷款问题,县长王治学还与政府金融办等多家单位经过多次讨论研究,最终该县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贫企业政府每万元贴息300元;贫困户联保即可贷款最高可达20万元;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成立县扶贫开发投资公司,推出“公司+金融+贫困户”模式。

    在扶贫攻坚大会战中,固始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固始县惠民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探索出“放母收子”和“羊苗银行”两种双向寄养模式,在县扶贫办等相关单位的支持下,公司着手在茶棚、中闸、大坝桥等村实施,截至目前,已经在上述地区发放幼羊576只,帮扶144户,受到了属地党委政府和贫困户的欢迎。

    当然,固始最大的双向寄养企业还是三高集团,他们已与3000多个贫困户签订双向寄养协议,或养鸡,或养猪,任贫困户自选。年底,每一户都能够“坐享其成”2500元。

    到户增收扶贫是固始县产业扶贫的一个重头戏。县财政配套切块资金6000万元,把这笔资金切块给乡镇,从而发挥乡镇扶贫工作的针对性、能动性。

    5

    更多措施谋“补缺”

    “没想到在固始,还有一所专为穷人孩子提供上学的地方。”这所学校就是国机励智学校,它是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援建的扶贫项目,它的建校宗旨就是“扶贫先扶智”,而其最具震撼力的广告词就是:“优先招收贫困户子女,学杂费、生活费、住宿费全免!”

    这是固始教育扶贫的一个片段。教育扶贫是固始扶贫攻坚的一个辅助措施,起到“补缺”的作用。这也是固始县完善扶贫机制的重要体现。

    您一定听说过1.2米以下的儿童坐车免费吧,可是您听说过大人乘车免费的吗?这样的美事就被固始人撞上了!是的,固始的贫困户纷纷说:“俺们也享受到国家工作人员的待遇了!”

    固始县政府结合扶贫政策,推出自9月17日起,从固始车站乘车的固始籍旅客可享受固始县财政补贴硬座车票票价的50%补贴,固始籍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硬座车票票价100%补贴,乘火车到达固始车站的固始籍旅客享受每人每次10元公交补贴。

    在贫困人口中,五保老人达11090人。县长王治学要求各乡镇,打好敬老院“牌”,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争取镇、村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集中供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实现政府兜底扶贫。

    6

    力拔“穷根”奔富路

    十年前,固始有个书生,花费数年时间调查论证修建淮河大桥的重要性,形成了洋洋万言的《天堑何以变通途》一文。而今,他的梦想越来越近了:固始至阜阳的淮河大桥已经正式立项。

    这看似交通项目,其实,它更是扶贫项目,因为它的扶贫意义大于单纯的交通意义。它的建成,结束固始向北无路的历史。当然,它还能促进固始交通运输业、物流业的蓬勃发展,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解决就业岗位数千个。

    大格局必将带来大产业。围绕精准扶贫,固始继续发挥劳务经济、旅游经济、传统工商业等优势,更好更快地服务于扶贫工作,做扶贫攻坚的坚强后盾和最有力的支撑。

    依靠社会力量,开展精准扶贫,是固始的另一妙策。草庙集乡吕岗村的赤子们累计捐资2000万元,把家乡里里外外“修葺一新”;胡族镇三台村农民任远锋捐资30多万元给家乡修建太阳能路灯50盏,既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又美化了生活。

    “两年太久,一年足够了!”采访结束时,偶遇洪埠乡谷围村一位张姓贫困户,问及他明年能否脱贫,他说出这么自信的话。“因为我上有政府拉着、下有支部顶着,左有企业扶着、右有爱心人士搀着,前有典型引路,后有多人鞭策,说实在的,想不脱贫就难。我们要一鼓作气,拼尽全力,实现脱贫致富,把‘穷寇’永远地拒之门外!”(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